用七彩丝线“织梦” — 记肃州区返乡创业典型曹爱玲
在肃州区有一位心灵手巧的90后姑娘,她叫曹爱玲。今年28岁的曹爱玲手拿绣线已有十余年,在家中摆放着制作完成的多幅刺绣作品,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寓意。目前,曹爱玲在肃州区东洞镇经营着一家小超市,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的妇女找她学习刺绣手艺。
求学路漫漫她勤学苦练
“我还记得小时候穿的布鞋上都有妈妈绣的花,缤纷绚丽,栩栩如生。在妈妈的熏陶下,我渐渐喜欢上了刺绣,也暗下决心,长大后要有妈妈那样好的手艺。”曹爱玲说。学习刺绣的想法,如同一颗美丽的种子慢慢在曹爱玲心里生根发芽。
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。2006年,国家一级刺绣大师马丽萍应酒泉画院邀请,在酒泉举办了首期刺绣培训班,曹爱玲参加了这次培训。“每一种花式、每一种技巧,老师都耐心细致讲解,我也用心记下来。培训结束后,马老师看到我有刺绣的天赋,鼓励我继续学习。”曹爱玲说。于是,她不顾家人反对,义无反顾地跟着马丽萍去了庆阳,开始了自己的刺绣生涯。
因为热爱刺绣,又能吃苦,曹爱玲学的又快又好。第二年经马丽萍推荐,曹爱玲又拜国家一级刺绣大师左焕茸为师,一学就是3年。在不断勤学苦练下,曹爱玲获得了庆阳市刺绣大师的称号,他的作品《敦煌飞天壁挂》在庆阳市获得一等奖。“与此同时,我和恩师接到陕西省长武县妇联邀请。作为特邀刺绣老师,在当地开办了属于我的第一期手工刺绣培训班。”曹爱玲笑着说。
创业路艰辛她越挫越勇
出师后,曹爱玲放弃了留在庆阳的发展机会,毅然选择回乡创业,想回到家乡一鼓作气闯出个名堂,但创业之路远比他想象的艰辛。
“为了购买刺绣材料,爸爸带着我跑遍了酒泉的大街小巷,材料少还不全,且价格昂贵。最后我用仅有的材料制作了香包、鞋垫、龙凤灯、福娃等,迈出了我的第一步。”曹爱玲说。
接着,曹爱玲兴致勃勃地把作品拿到大街上销售。“但大家都不相信是我绣的,认为我一个小姑娘绣不出这么好看的东西。我一再解释,顾客们的话却越难听,我当时鼻子酸酸的,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。”曹爱玲说,在一次次碰壁后,她开始迷茫了。
后来在肃州区文体局的帮助下,曹爱玲在巧手网上建起了名为“织梦仙阁”的网店。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,顾客需要大批量的刺绣作品。有一次,顾客要购买60个香包和4对刺绣枕头,但一个星期内他无法独自完成。“我跟顾客协商能不能把时间稍微放宽松点,顾客却说‘没有大批量商品,开什么店啊,不如回家抱娃去!’”曹爱玲说。
顾客的话使曹爱玲大受打击,多年的心酸和委屈席卷而来,她放下电话倒头就哭。那段时间,他情绪低落有些消沉,但深埋心底的刺绣梦,还是时时出现在她的脑海中,提醒她不能放弃。
苦心人,天不负。多年的不断努力,让曹爱玲相继获得了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和“陇原巧手”称号。她的刺绣作品也有了一定知名度,陆续在我的e家、酒泉在线、魅力东洞等网络平台得到认可,屡次获得一等奖。